(一)2009年,新中国完成一个甲子的转换。年轻的共和国,和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,一起见证了60年的沧桑巨变。 |yXX89ZW
wt+=E/lS
当年,黎族领袖王国兴穿越敌军封锁线,潜渡琼州海峡,辗转香港等地,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到达北平,在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开国大典。 %p{AO
*_|hOwN@$
当年,十世班禅大师致电毛泽东主席,代表全藏人民“致崇高无上之敬意,并矢拥护爱戴之忱”,由衷相信“今后人民之康乐可期,国家之复兴有望,西藏解放,指日可待”。 &%@pYs=
rymaOL*tF
毫无疑问,新中国的诞生,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伟大事件,是20世纪人类史上的伟大事件。备受欺凌奴役的中华民族结束了自己的悲惨命运,中国的民族关系迎来了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的新时代。 ygN=C
F
Nw>RVE
从隔阂走向团结,从动乱走向安定,从黑暗走向光明,从落后走向进步,从贫穷走向富裕,从封闭走向开放。60年前,我们确立了以民族平等、民族团结、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;60年后,我们拥有了一个经济发展、文化繁荣、社会稳定、民族团结的大家园。 HmJ~#0KGt
#UpS`SQB+
外国学者把这“令人吃惊的统一”看作是“中国的神话”。因为在他们的视野里,奥匈帝国、奥斯曼帝国……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,这些传统的多民族国家,大都没能避免分崩离析的命运。 X[:8! O]/
gQ%Y z4Tg
苏东剧变引发“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”,各种形式的国家裂变、民族冲突,波及全球。或四分五裂,或族际冲突,或兵戎相见。一片纷扰中,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,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,和睦相处、和衷共济、和谐发展。 >:O 9RZ]u
c8qvPhnr
是什么让历史的“惯例”,在这里失效? '?/dHo|3W
m=Yj3
(二)拨开时空的层层帷幕,可以发现,中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具有多重牢固的纽带。 @!FE`;V]0Q
sXf[r\;~
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。中国的周边地带分别是高山、浩海、大漠和戈壁,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在阻隔了与区域外交通的同时,又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密切交往。各民族在历经迁徙、贸易、婚嫁,以及碰撞、冲突甚至兵戎相见之后,形成了大杂居、小聚居、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。同顶一片天,同耕一块田,同饮一河水,共生互补。 %GAuL)
jTQ4@~BZ
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格局。早在先秦时期,中国先民的“天下”观念和“大一统”理念就逐渐形成。秦汉开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本格局以来,中国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灵归宿。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,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,都以统一中国为己任,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。大一统国家的长期存在,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 *hpMN2J
^?mz!
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。中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周边辐射传递,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域外文化源源不断传入中原。兼收并蓄,博采众长,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赋予其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鲜明特征。不以血缘论夷夏,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现象。文化的相互传播和认同,成为各民族亲近与交融的强大精神纽带。 ) O*}4 O
\Pe \ B J
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。由于自然条件的多样性,各民族之间很早就形成了互补互济的经济联系。大一统国家的形成,进一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绢马互市、茶马互市……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裂,经济的天然联系都不曾中断。这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联系,为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L-o*0+vT
@feo{pjAU
救亡图存的共同使命。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间,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,使中国各民族爱国一家、团结奋斗的意识空前觉醒,同仇敌忾、共御外侮,投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洪流,各民族连接成生死相依、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。 )E<W68o
2
TL[6*KB
疆域位居世界第三,人口位居世界第一,这样一个古老的大国之所以历史悠久而文明延绵不断,民族众多而国家长期统一,中华民族近现代之所以历经磨难、冲击、挑战没有分崩离析,反而多难兴邦实现空前的团结统一,其根源正在于此。 LPtTHJ
5q9o?|Mi
(三)“民族脱离了国家这个实体,就会像软体动物从硬壳中被扯出一样,立刻变得歪歪斜斜、软软绵绵。”这是史学家的形象比喻。 iLmo~_U@
40D.n(2b
一个多民族国家,如果缺乏牢固的“身份意识”,没有强烈的“国家认同”,必然四分五裂、一盘散沙。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,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国家体系,将陷入“有一体之名,而无一体之实”的境地;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,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、蚕食瓜分的命运;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,也就无法形成认同、结成一体,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。 v{
yotao
57 *
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,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里程碑。 “我们各少数民族人民几百年来流血奋斗所争取的目标,今天终究实现了……眼看着我们各个少数民族和整个中国人民的光明幸福前途,我们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!”1949年9月30日,新中国诞生前一天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33名少数民族代表的滚烫言辞,表达了各民族对这个国家的认同和期待。历经艰难而形成的伟大命运共同体,因为一个国家的诞生,搭建起“认同的屋顶”。也正是从那一天起,世界注目的“中国神话”,开始了新的一篇。 Gw~l.0
hC&K |